最美建设者

创建时间:2016-07-11 08:09



我心中最美的建设者

——记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地基基础设计研究所工程建设二三事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远离温暖的家乡,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和海外;他们忘却了时间的存在,长期奋战在建设工地;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就像一滴滴水珠,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彩光芒;他们像一簇簇浪花,在波涛滚滚的建设大潮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他们血液里流淌的总是激情,燃烧的永远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忠诚和奉献,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美好的夙愿奋力拼搏。中勘公司地基基础设计研究所的党员干部和员工就是这么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我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海外工程显身手

尼日利亚DANGOT2*6000t/d水泥生产线桩基工程是地基所承接的一项大型海外项目,从项目签约到设备集港只有7天时间。在时间急、工期紧、任务重,远离祖国且施工地社会治安不稳,自然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地基所精挑细选,组建了一个由副所长孙东岭为项目经理、16名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参加的海外项目部,随即快马加鞭,四处奔波到全国各地调购设备。经过7天的紧张准备,250吨设备配件按甲方规定的时间准时集中上海港,吹响了迎战海外工程的集结号。这次为该项目起运的设备是在认真研究了甲方提供的一家外国公司编制的地质报告后,根据地质构造选型准备的,进场后却发现现场地质状况与报告并不相符。于是,项目部和特邀专家在作充分调查研究后,对施工现场地质状况作出了新的评价,并向甲方提出了变更原定施工方案的建议,很快得到甲方的肯定与支持。但施工方案的调整,会使地基所精心选配的设备优势大打折扣,很难与现场的强劲队伍抗衡,直接影响着任务的按期完成。在异国他乡重置设备已无可能,怎么办?关键时刻有党员,困难面前敢“亮剑”。现场的共产党员和技术人员齐聚一起,饭不思,觉不睡,凝神聚力攻关,研讨战胜困难的对策,终于摸索出集中现有设备优势,各个歼灭,不断扩大战果,被现场同志戏称的“群钻施工优势法”,并夜以继日的反复试验,理想效果终于出现,工程进度取得突破性进展,被甲方和监理方称之为“里程碑式的胜利”。

当地一种叫“马拉力”的传染病,对人身造成严重威胁,80%以上的现场工作人员都曾被多次传染。医疗条件的落后,物资上的匮乏,高温难耐的气候,再加上社会治安不稳,经常遭遇武装劫匪的袭击。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现场的同志心有“务必打赢,不辱使命,为公司争气,为祖国争光”的信念,任凭烈日暴晒,不顾风吹雨打,不惧险,不畏难,团结互助,大干苦干加巧干。大家一个个像“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团结拼搏,勇往无前的团队精神,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赢得了良好的国际信誉和经济效益。就连竞争对手也被深深折服地说:“你们干活真不要命,没法比!”。

回想参加海外建设的那段经历,副所长孙东岭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我常常为幸福地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自豪,常常为工作在中勘公司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而骄傲,常常为全体员工在工程建设中那种团结奋进、不辱使命的拼搏精神而感动。”

临危受命肩重任

迁安中化煤支架基础托换支档项目是地基所承建的一项高难度、高风险工程。2013年8月19日,中化煤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地表发生严重变形出现裂缝,厂区铁路轨道上的8条连接螺栓被拉断,烟囱发生倾斜,而且中化煤到迁钢的煤气管道从此经过,一旦管架变形被拉裂,直接威胁到迁钢高炉的安全生产,情况十分危急。为此,中化煤化工有限公司特邀中勘公司派专家赴现场研究评估,查明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委托中勘公司对管道支架基础托换支档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这项任务就交给了地基所并要求立即开工。

工程现场需建抗滑桩23根,每根有效长25m,桩截面尺寸1.5×2.5m(其中有3根桩截面尺寸为1.7×2.2m),算上护壁,成孔截面尺寸1.9×2.9m,每进深1.0m,挖出岩土方量就达5.51m3,且25m深的桩孔,基岩厚度就达18—21米不等。地基所在施工上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方型挖孔桩,从现场环境看,桩孔周围有基础、管架,上方为煤气管道,且为重点防火区,不能使用爆破和大型设备,主要靠人工。所长王安成亲赴现场,带领队伍边干边探索,起早贪黑抓紧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披星戴月及时做好物资保障,把护壁用砂、石及水泥等材料运输到位,同时把挖出的土石渣随时运出。工程刚开始比较顺利,但随着桩孔向纵深开挖,问题就来了,有的遇到了旧基础或地下集液池阻碍了施工,有的遇到坚硬岩石打不动。这时,有的工人认为这活太难干便打起了退堂鼓。怎么办?停工,不能!地基所领导和项目部的同志开起了现场分析会,商讨对策,鼓舞士气,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况且业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必须对得起业主,为业主负责。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针对遭遇集液池、旧基础和坚硬岩石的桩孔的挖掘方案,浅部采用挖机、破碎锤,深部采用风钻。就这样,一锤一锤、一钻一钻、一锹一锹的开挖,提渣桶无数次的上下,清渣铲车无数次往返,经过三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桩孔终于挖成,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了验收,还比预计的成孔时间提前了半个月。

桩孔成型了,钢筋笼制作安装又出现困难。由于受场地限制,钢筋笼需在孔内分段安装,一个钢筋笼总重十六七吨,光φ32钢筋就100根,按通常配置,每1米设一道φ18加劲筋,每0.1~0.2米设一道φ10箍筋。箍筋怎么下?主筋怎么下?用什么设备下?怎么固定?如何搭接?谁先谁后?如何保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有人提出用绳子绑扎的方法沿四角先下箍筋,后下主筋,再下去人绑扎连接。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先按该方案进行。但下完第一层钢筋,再下人绑扎时,问题出现了,主筋交叉着,杂乱无章,东一簇、西一绺,人工很难把主筋挪动就位(一根12米钢筋就75.72公斤),而且,有些绳子上的箍筋也变了形,无从下手,只好用吊车重新一根根吊起,组织人力下到孔内对钢筋实施人工就位及绑扎。就这样,光绑扎下部一段钢筋笼就用了一周时间,采用此法绑一个孔就得半个月的时间,如此进度肯定不行。首先工期不允许。再则会造成挖孔工序窝工(因为浇筑完一个孔,才能开挖下一个)。另外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此方法是边吊放、边连接、边绑扎筋,孔内搭设基层平台,需3到5人在孔内配合施工,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无论从进度还是安全考虑都必须进行施工方法的改进。

天已经很黑了,但项目部的技术攻关专题会在项目经理张术来的组织下还在进行着。技术人员张春刚、杨书敏等同志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措施和施工经验联系现场实际,发表意见,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提出了不少方案。大家对每个方案从可行性、安全性及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对比,最终确定了箍筋采用分段笼,主筋采用在孔口连接的悬挂法,并想马上实施作业。但是一看表,时针已指向午夜零时三十分,这时大家才感觉到饥肠辘辘,原来晚饭还没吃呢。

根据图纸要求,支架基础托换由托换支档桩(人工挖孔桩)+冠梁+托梁+锚索组成,桩完成后,大家又紧锣密鼓地进行冠梁和托梁的浇筑。此时的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大地已是银装素裹,大家顶风冒雪直到全部浇筑完成才松了一口气。大家相互拍拍身上的披雪,发现汗水和雪水在衣服上已经结成冰。通过4个多月紧张、艰苦的努力,提前完成施工节点任务,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滨海建设筑精品

地基所承接的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的灌注桩施工,紧邻渤海湾,施工场地全长1500米,宽7.5米,187跨管架,374座混凝土基础,519根钻孔灌注桩,横跨15条厂区道路及原有管线,左侧紧贴运行的工艺管线,右侧毗邻新修的沥青混凝土道路和消防栓,地下埋藏原油、消防等各种未知管线,安全隐患很多,施工难度很大。所长王安成在动员大会上鼓励大家说:“我们这么多年能坚守这个市场,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于攻关的精神,这是我们生存之本。”

繁忙的工地上尽显大家匆匆的身影,项目部的几个同志虽然在同一个工地,有时一天见不到两回面,说不了几句话,吃饭经常是把饭菜送到工地大家替换着吃,每天做完当天的工作早已是深夜。伴着清晨6点的早餐,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这种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作业,磨练着这支拥有钢铁般意志的队伍。  

经过从夏天到冬天160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努力,大港石化公司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灌注桩工程圆满完成了。2014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公司授予中勘公司地基所大港工程项目部“先进单位”称号,在发给中勘公司的感谢信中说:2014年10月25日,由贵(中勘)公司负责桩基施工的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实现一次投料开车成功,标志着我(中石油)公司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圆满收官。贵(中勘)公司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施工,组织员工24小时昼夜奋战,安全高效完成了重整装置、工艺热力管网等项目的桩基施工任务,一级桩比例达到了93%,为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中勘院参战人员认真负责、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精益求精的良好精神风貌。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环境的恶劣,用永不屈服的拼搏精神战胜了强劲的对手,用非凡的智慧争取了工程利润,用不辱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勇气,征服了令人望而却步的风险。他们的足迹不仅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还跨出了国门;他们用高尚的人品,筑造了一项项精品的工程,用辛劳的双手建设了一座座美丽的丰碑。他们虽苦,却没有一丝怨言;他们虽累,仍然砥砺前行。他们是我心中最美的建设者,他们是最美的中勘人。